过去几周,蛋白组学领域有哪些新发现?|Proteomics Snapshot 045

阅读量 :36
文献目录
 1   (CellC9orf72相关ALS中反义寡核苷酸疗法的分子影响
 2   (Molecular Cancer) 单细胞多组学助力癌症免疫治疗的精准化
 3   (MOL NEURODEGENER) 额颞叶痴呆的脑脊液蛋白生物标志物组合
 4   (Nat Commun) 遗传变异互作激活酵母潜伏代谢途径
 5   (Nat Commun) IDH1巴豆酰化调控TCA循环缓解MASLD
 6   (Nat Commun) 小鼠海马的突触分辨率转录-蛋白质图谱
 7   (Molecular Cell) p21氧化还原开关调控G2期细胞命运

 8   (Trends in Biotechnology) 先进质谱技术在宿主细胞蛋白监测中的应用

一起来看看本期的蛋白质组学精选优质文献吧!

1.Cell,IF:45.5)C9orf72相关ALS中反义寡核苷酸疗法的分子影响

2025年8月26日,Cell发表了由美国埃默里大学人类遗传学系、细胞生物学系、转化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及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心等机构合作完成的研究。C9orf72相关肌萎缩侧索硬化症(c9ALS)由内含子G(4)C(2)重复扩增引起,导致有毒RNA转录本和二肽重复蛋白(DPRs)积累。BIIB078作为反义寡核苷酸(ASO)治疗候选药物,虽在临床试验中未显示临床获益,但其分子影响尚未被系统评估。

团队分析了接受BIIB078治疗病例的脑脊液(CSF)及死后中枢神经系统(CNS)组织,发现CSF中DPRs水平降低,但炎症生物标志物(如CCL26)持续升高;BIIB078在CNS中广泛分布,但DPRs与磷酸化TDP-43依然大量存在,脊髓蛋白质组特征无显著变化,仅RNase T2水平与BIIB078浓度呈正相关。

结果提示,即便广泛分布于CNS,BIIB078未显著改善关键神经病理,未来需寻找更能反映ASO疗法神经病理变化的药效动力学生物标志物。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40865525/

图示摘要。

2.Molecular Cancer,IF:27.7)单细胞多组学助力癌症免疫治疗的精准化

2025年8月25日,Molecular Cancer发表了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科、国家个性化诊断与治疗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芙蓉实验室等机构合作的综述。团队系统总结了单细胞多组学技术(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表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空间组学)在解析肿瘤异质性、免疫逃逸机制、治疗耐药性以及患者特异性免疫反应方面的应用进展。

综述强调,该技术在微小残留病监测、新抗原发现和精准肿瘤学策略制定中具有变革性潜力,并指出现有在技术和分析层面的瓶颈与未来方向。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40855431/

从组织样本中分离单细胞的典型方法。

3.MOL NEURODEGENER,IF:14.9额颞叶痴呆的脑脊液蛋白生物标志物组合

2025年8月27日,Molecular Neurodegeneration发表了由阿姆斯特丹UMC、鹿特丹伊拉斯谟医学中心等机构合作的多中心研究。团队基于Olink技术检测665种脑脊液蛋白,分析了额颞叶痴呆(FTD)、阿尔茨海默病(AD)及健康对照间的差异,建立了14种蛋白的FTD诊断面板(AUC=0.96)和13种蛋白的FTD与AD差异诊断组合(AUC=0.91),并在临床、尸检及遗传性FTD队列中验证了其高准确性。

结果为FTD的精准诊断提供了可转化的生物标志物资源。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40866991/

研究设计概述及FTD脑脊液蛋白差异丰度分析。

4.Nat Commun,IF:14.7)遗传变异互作激活酵母潜伏代谢途径

2025年8月27日,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印度理工学院马德拉斯分校等机构的研究。团队在酿酒酵母中解析了两个SNP(MKT1(89G)、TAO3(4477C))在减数分裂中的互作效应。多组学分析显示,该组合特异性激活精氨酸合成并抑制核糖体生物发生,实现代谢权衡以提升减数分裂效率。

研究揭示了遗传变异如何重构核心代谢网络,并为复杂性状的多基因调控提供机制框架。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40866353/

研究模型概述。

5.Nat Commun,IF:14.7IDH1巴豆酰化调控TCA循环缓解MASLD

2025年8月26日,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等机构的研究。团队发现MASLD患者肝脏中IDH1的多位点巴豆酰化水平下降,PCAF与SIRT7可动态调节这一修饰状态,影响TCA循环活性。动物实验显示,巴豆酰化模拟突变体可显著抵御高脂饮食诱导的代谢紊乱。

研究提出靶向PCAF/SIRT7-IDH1 Kcr轴及其代谢物可能成为MASLD治疗的新策略。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40858572/

高脂饮食诱导的MASLD及减重手术后的巴豆酰化组全景图。

6.Nat CommunIF:14.7小鼠海马的突触分辨率转录-蛋白质图谱

2025年8月26日,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法兰克福马克斯普朗克脑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团队在小鼠海马进行跨区室空间分辨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分析,揭示数千个局部富集分子及其在突触特异性中的作用,并发现远端树突更依赖局部蛋白质合成。

成果已开放至syndive.org,为研究神经元区室功能提供了资源。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40858553/

小鼠海马的深度空间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分析流程,以及亚区转录组与蛋白质组的比较分析。

7. (Molecular Cell,IF:14.5)p21氧化还原开关调控G2期细胞命运

2025年8月21日,Molecular Cell发表了伦敦癌症研究所、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团队通过氧化还原蛋白质组学鉴定出p21的C41位点氧化状态可调控其与CDK结合及稳定性,从而通过双负反馈回路在G2期决定细胞增殖或周期退出。

结果揭示了ROS信号与细胞周期调控的耦合机制。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40858111/

图示摘要。

8. (Trends in Biotechnology,IF:14.3)先进质谱技术在宿主细胞蛋白监测中的应用

2025年8月22日,Trends in Biotechnology发表了Amity大学孟买分校等机构的综述。文章回顾了质谱技术在生物制药残留宿主细胞蛋白(HCPs)检测中的新进展,包括数据采集策略、软件与AI应用,以及在监管与生产体系中的实施考量。

综述指出,基于质谱的HCP检测正成为现代生物制药质量控制的核心方法之一。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40849199/

关键图示:基于质谱(MS)的宿主细胞蛋白(HCP)分析的不同数据采集策略比较。

声明:本文内容基于期刊公开信息整理,中文解读及科普文字由多个AI 助手生成,旨在帮助大众快速理解前沿研究,不构成任何专业建议或诊断依据。如需实验或临床应用,请以原始文献与专业人士意见为准。

文献目录
 1   (CellC9orf72相关ALS中反义寡核苷酸疗法的分子影响
 2   (Molecular Cancer) 单细胞多组学助力癌症免疫治疗的精准化
 3   (MOL NEURODEGENER) 额颞叶痴呆的脑脊液蛋白生物标志物组合
 4   (Nat Commun) 遗传变异互作激活酵母潜伏代谢途径
 5   (Nat Commun) IDH1巴豆酰化调控TCA循环缓解MASLD
 6   (Nat Commun) 小鼠海马的突触分辨率转录-蛋白质图谱
 7   (Molecular Cell) p21氧化还原开关调控G2期细胞命运

 8   (Trends in Biotechnology) 先进质谱技术在宿主细胞蛋白监测中的应用

一起来看看本期的蛋白质组学精选优质文献吧!

1.Cell,IF:45.5)C9orf72相关ALS中反义寡核苷酸疗法的分子影响

2025年8月26日,Cell发表了由美国埃默里大学人类遗传学系、细胞生物学系、转化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及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心等机构合作完成的研究。C9orf72相关肌萎缩侧索硬化症(c9ALS)由内含子G(4)C(2)重复扩增引起,导致有毒RNA转录本和二肽重复蛋白(DPRs)积累。BIIB078作为反义寡核苷酸(ASO)治疗候选药物,虽在临床试验中未显示临床获益,但其分子影响尚未被系统评估。

团队分析了接受BIIB078治疗病例的脑脊液(CSF)及死后中枢神经系统(CNS)组织,发现CSF中DPRs水平降低,但炎症生物标志物(如CCL26)持续升高;BIIB078在CNS中广泛分布,但DPRs与磷酸化TDP-43依然大量存在,脊髓蛋白质组特征无显著变化,仅RNase T2水平与BIIB078浓度呈正相关。

结果提示,即便广泛分布于CNS,BIIB078未显著改善关键神经病理,未来需寻找更能反映ASO疗法神经病理变化的药效动力学生物标志物。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40865525/

图示摘要。

2.Molecular Cancer,IF:27.7)单细胞多组学助力癌症免疫治疗的精准化

2025年8月25日,Molecular Cancer发表了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科、国家个性化诊断与治疗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芙蓉实验室等机构合作的综述。团队系统总结了单细胞多组学技术(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表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空间组学)在解析肿瘤异质性、免疫逃逸机制、治疗耐药性以及患者特异性免疫反应方面的应用进展。

综述强调,该技术在微小残留病监测、新抗原发现和精准肿瘤学策略制定中具有变革性潜力,并指出现有在技术和分析层面的瓶颈与未来方向。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40855431/

从组织样本中分离单细胞的典型方法。

3.MOL NEURODEGENER,IF:14.9额颞叶痴呆的脑脊液蛋白生物标志物组合

2025年8月27日,Molecular Neurodegeneration发表了由阿姆斯特丹UMC、鹿特丹伊拉斯谟医学中心等机构合作的多中心研究。团队基于Olink技术检测665种脑脊液蛋白,分析了额颞叶痴呆(FTD)、阿尔茨海默病(AD)及健康对照间的差异,建立了14种蛋白的FTD诊断面板(AUC=0.96)和13种蛋白的FTD与AD差异诊断组合(AUC=0.91),并在临床、尸检及遗传性FTD队列中验证了其高准确性。

结果为FTD的精准诊断提供了可转化的生物标志物资源。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40866991/

研究设计概述及FTD脑脊液蛋白差异丰度分析。

4.Nat Commun,IF:14.7)遗传变异互作激活酵母潜伏代谢途径

2025年8月27日,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印度理工学院马德拉斯分校等机构的研究。团队在酿酒酵母中解析了两个SNP(MKT1(89G)、TAO3(4477C))在减数分裂中的互作效应。多组学分析显示,该组合特异性激活精氨酸合成并抑制核糖体生物发生,实现代谢权衡以提升减数分裂效率。

研究揭示了遗传变异如何重构核心代谢网络,并为复杂性状的多基因调控提供机制框架。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40866353/

研究模型概述。

5.Nat Commun,IF:14.7IDH1巴豆酰化调控TCA循环缓解MASLD

2025年8月26日,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等机构的研究。团队发现MASLD患者肝脏中IDH1的多位点巴豆酰化水平下降,PCAF与SIRT7可动态调节这一修饰状态,影响TCA循环活性。动物实验显示,巴豆酰化模拟突变体可显著抵御高脂饮食诱导的代谢紊乱。

研究提出靶向PCAF/SIRT7-IDH1 Kcr轴及其代谢物可能成为MASLD治疗的新策略。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40858572/

高脂饮食诱导的MASLD及减重手术后的巴豆酰化组全景图。

6.Nat CommunIF:14.7小鼠海马的突触分辨率转录-蛋白质图谱

2025年8月26日,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法兰克福马克斯普朗克脑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团队在小鼠海马进行跨区室空间分辨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分析,揭示数千个局部富集分子及其在突触特异性中的作用,并发现远端树突更依赖局部蛋白质合成。

成果已开放至syndive.org,为研究神经元区室功能提供了资源。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40858553/

小鼠海马的深度空间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分析流程,以及亚区转录组与蛋白质组的比较分析。

7. (Molecular Cell,IF:14.5)p21氧化还原开关调控G2期细胞命运

2025年8月21日,Molecular Cell发表了伦敦癌症研究所、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团队通过氧化还原蛋白质组学鉴定出p21的C41位点氧化状态可调控其与CDK结合及稳定性,从而通过双负反馈回路在G2期决定细胞增殖或周期退出。

结果揭示了ROS信号与细胞周期调控的耦合机制。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40858111/

图示摘要。

8. (Trends in Biotechnology,IF:14.3)先进质谱技术在宿主细胞蛋白监测中的应用

2025年8月22日,Trends in Biotechnology发表了Amity大学孟买分校等机构的综述。文章回顾了质谱技术在生物制药残留宿主细胞蛋白(HCPs)检测中的新进展,包括数据采集策略、软件与AI应用,以及在监管与生产体系中的实施考量。

综述指出,基于质谱的HCP检测正成为现代生物制药质量控制的核心方法之一。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40849199/

关键图示:基于质谱(MS)的宿主细胞蛋白(HCP)分析的不同数据采集策略比较。

声明:本文内容基于期刊公开信息整理,中文解读及科普文字由多个AI 助手生成,旨在帮助大众快速理解前沿研究,不构成任何专业建议或诊断依据。如需实验或临床应用,请以原始文献与专业人士意见为准。

问询(中文)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