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周,蛋白组学领域有哪些新发现?|Proteomics Snapshot 053

阅读量 :77
文献目录

 01  (Nature) iPEX技术通过组织扩展实现微米分辨率的深度空间蛋白质组学

 02  (Nature猪到人尸体肾异种移植的多组学分析

 03  (NAT NEUROSCI) 雌激素调节奖励预测误差和强化学习

 04  (NAT COMMUN) GroEL/ES分子伴侣展开并在核糖体上封装新生蛋白质

 05  (NAT COMMUN) 表面蛋白表达的变化导致锥虫在宿主细胞感染过程中形成异质群体

 06  (NAT COMMUN) Koina:使机器学习普及化用于蛋白质组学研究

 07  (ALZHEIMERS DEMENTNr1d1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遗传变异塑造了与阿尔茨海默病小鼠参考面板中认知弹性相关的代谢相关蛋白网络

 08  (INT J SURGS) 血小板浓缩物衍生的细胞外囊泡促进成年海马神经发生

一起来看看本期的蛋白质组学精选优质文献吧!

1. (Nature,IF:50.5) iPEX技术通过组织扩展实现微米分辨率的深度空间蛋白质组学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能像在地图上找位置一样,精确知道每种蛋白质在组织中的分布,那将多么有助于疾病研究和诊断。近日,西湖大学邹贻龙团队与Kiryl D. Piatkevich团队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一项名为iPEX的新技术,让这一愿景成为现实。

iPEX的全称是“通过组织扩展实现微米分辨率的深度空间蛋白质组学”。它的核心原理是将组织样本用一种特殊的水凝胶处理,使其均匀膨胀,就像泡发银耳一样变大,再用质谱成像技术对膨胀后的组织进行分析。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空间分辨率,还大幅提升了蛋白质检测的灵敏度。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以小鼠视网膜为模型,成功绘制出高分辨率的蛋白质分布图,甚至可以区分单个细胞层和微小的突触结构。这项技术还适用于大脑、肝脏、肠道等多种组织,以及人类脑类器官,能同时检测600到1500种蛋白质。

更令人振奋的是,iPEX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展现出巨大潜力。科学家发现,在患病小鼠的大脑中,一种名为ACAA1A的蛋白质在疾病早期就显著减少。这种蛋白质参与维持大脑中重要脂肪酸的平衡,其缺失可能导致神经细胞膜功能异常,从而促进疾病发展。

iPEX不仅突破了传统蛋白质检测的分辨率和灵敏度限制,还为研究复杂组织结构中的蛋白质功能提供了强大工具。未来,这项技术有望推动精准医学的发展,帮助科学家更早发现疾病、理解疾病机制,并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Fig. 1 | iPEX improves the resolution and detection sensitivity of spatial  
proteomic analyses in mouse retina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9734-0

2. (Nature,IF:50.5) 猪到人尸体肾异种移植的多组学分析

猪肾移植到人体后,免疫系统如何反应?一项多组学研究揭示关键过程。
为了解决器官短缺问题,纽约大学朗格尼移植研究所团队正尝试将基因编辑猪的器官移植到人体。然而,即便经过基因改造,人体对异种器官的免疫排斥仍是巨大挑战。最近,一项发表于《自然》的研究首次系统追踪了猪肾移植到脑死亡人体后的免疫反应全过程。
研究团队对一位接受猪肾移植的脑死亡人类受体进行了长达61天的多组学分析,包括基因组、蛋白质组、免疫组等数据。结果发现,术后第10至28天,血液中的浆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显著增加,伴随IgG/IgA抗体产生,最终在术后第33天确诊为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bMR)。
与此同时,人类T细胞在第21天开始活跃,并在第33至49天达到高峰,出现特定T细胞受体(TRBV2/J1)的扩增,提示细胞免疫也参与其中。组织活检显示,移植肾在第49天出现了混合型免疫排斥反应。
研究发现,排斥高峰期(第33天)移植肾中最主要的人类免疫细胞是CXCL9阳性的巨噬细胞,表明存在由干扰素-γ驱动的I型免疫反应。此外,猪源巨噬细胞也与人类免疫细胞发生相互作用,可能加剧局部炎症。
随着时间推移,移植肾还出现了纤维化损伤,提示长期功能可能受损。蛋白质组学分析显示,人和猪的补体系统均被激活,但在使用补体抑制剂治疗后,人类补体成分有所下降。
这项研究首次全面描绘了人体对猪肾移植的免疫反应过程,揭示了抗体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关键机制,为未来优化免疫抑制策略、延长异种器官存活时间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9846-7

3. (Nature Neuroscience,IF:21.2) 雌激素调节奖励预测误差和强化学习

雌激素如何影响大脑学习?纽约大学神经科学中心Christine M Constantinople团队揭示“奖励预测误差”新机制。
为什么女性在月经周期不同阶段,情绪、动机甚至学习能力会有变化?一项发表于《Nature Neuroscience》的研究给出了答案:雌激素通过调控大脑多巴胺系统,增强我们对奖励的敏感度,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研究团队训练了300多只大鼠完成一项“奖励预测任务”,发现当雌性大鼠处于雌激素高峰期(发情前期)时,它们对奖励变化的反应更快、学习更灵活。这种行为差异与大脑伏隔核(NAcc)中的多巴胺信号密切相关。多巴胺是一种与动机和奖励相关的神经递质,其释放强度反映“奖励预测误差”(RPEs),即实际奖励与预期之间的差距。
通过光纤记录技术,科学家发现,雌激素升高时,大鼠的多巴胺反应更强,尤其对大额奖励的反应显著增强。进一步分析显示,雌激素会降低多巴胺转运蛋白(DAT和SERT)的表达,减缓多巴胺的清除速度,使神经信号更持久、更强,从而扩大“学习信号”的动态范围。
更令人惊讶的是,当研究人员通过基因技术抑制中脑雌激素受体(ERα)时,大鼠的学习能力显著下降,行为变得“迟钝”,不再对奖励变化敏感。这证明雌激素并非间接影响,而是直接通过大脑中的分子机制调控学习过程。
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激素如何塑造认知行为,也为理解女性在月经周期、妊娠或更年期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提供了神经科学基础。未来,这些发现有望帮助开发针对女性特定神经精神疾病的个性化治疗策略。
Fig. 4 | Phasic dopamine release in the NAcc controls trial initiation time,  
consistent with an RPE that updates state values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3-025-02104-z

4.(Nature Communications,IF:14.7) GroEL/ES分子伴侣展开并在核糖体上封装新生蛋白质

2025年11月13日《Nature Communications》报道,Francis Crick研究所团队利用交联质谱、氢氘交换和负染电镜,在大肠杆菌体外共翻译体系中捕捉到GroEL/ES伴侣系统“提前上岗”:当新生多肽链仍拴在核糖体出口处,GroEL即以其顶端结构域和柔性C端尾将其引入中央腔体,局部去稳定化后由GroES加盖,形成部分封装状态,使约60 kDa的N端片段在隔离环境中完成预折叠。研究进一步显示,GroEL与Trigger Factor可在长链底物上并存,却与DnaK系统互斥,揭示伴侣网络通过空间竞争与底物选择性协同决定新生蛋白命运。
该工作首次为GroEL/ES在翻译中展开-再折叠机制提供原子级证据,也为大分子蛋白质质量控制与合成生物学设计奠定结构基础。
Fig. 2 | GroEL uses different surfaces to bind ribosomal proteins and nascent chains.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5-64968-w

5. (Nature Communications,IF:14.7) 表面蛋白表达的变化导致锥虫在宿主细胞感染过程中形成异质群体

麦吉尔大学寄生虫学研究所团队发布克氏锥虫Sylvio X10株端粒到端粒完整基因组,31条染色体含2934个多基因家族(MGF)成员,占基因总数21%。TMT定量蛋白组显示转唾液酸酶(TS)、黏蛋白、MASP等毒力因子在感染型锥鞭毛体(CT)显著上调,且表达位点分散于各染色体。

作者设计MGF-seq追踪CT连续感染心肌细胞四代,发现82%的MGF转录本丰度动态变化,单群体可表达1300余种MGF,提示每轮感染均快速生成表面蛋白异质群体。酵母表面展示并用慢性Chagas患者血清筛选,约150种MGF被抗体识别,TS优势但N端序列保守度低,交叉反应有限。功能实验显示第一代CT侵袭率最高,随MGF多样性增加侵袭效率呈细胞类型依赖波动,而每代CT产量递增,表明表面抗原重编既助力免疫逃逸也优化宿主适应。

该研究阐明MGF基因组结构与表达噪声共同驱动克氏锥虫群体异质性,为疫苗和诊断靶点选择提供高分辨率图谱。

Fig. 1 | Assembly of T. cruzi Sylvio X10 genome.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5-64900-2

6. (Nature Communications,IF:14.7) Koina:使机器学习普及化用于蛋白质组学研究

TUM 与密歇根大学团队推出开源平台 Koina,通过 REST API 把 30 余种深度学习模型封装成即插即用的网络服务,用户无需 GPU 和复杂环境即可在任何语言中调用 Prosit、PeptDeep、MS2PIP 等预测肽段碎裂、保留时间和离子淌度。
平台采用 Docker 自托管与欧洲多节点分布式负载均衡,兼顾敏感数据安全。统一 PSI ProForma 2.0 输入与版本化容器镜像,确保跨工具可复现。作者以 FragPipe 的 MSBooster 模块为例,展示 Koina 在 HLA 免疫肽组学、磷酸化、TMT 等 8 套数据中实现 10–53% 额外肽段鉴定增益,并内置启发式算法自动为每份数据挑选最优 MS/MS 与 RT 模型组合。Skyline、EncyclopeDIA、Oktoberfest 已原生集成,用户四行代码即可调用。
Koina 以 FAIR 原则降低 ML 使用门槛,推动资源薄弱实验室共享高性能预测,为蛋白质组学社区提供持续扩展的“模型即服务”生态。
Fig. 3 | Koina is easily integrated into third-party software.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64870-5

7. (Alzheimer's & Dementia,IF:13.0)Nr1d1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遗传变异塑造了与阿尔茨海默病小鼠参考面板中认知弹性相关的代谢相关蛋白网络

加州大学团队利用单细胞核测序解析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海马齿状回(DG)区域,发现兴奋性神经元与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比例失衡,并鉴定出DG独有的“Grin2d-高表达”兴奋性神经元亚群,该亚群在AD模型中显著增多且伴随突触功能相关基因下调。
研究进一步揭示DG区域小胶质细胞呈现疾病特异性炎症状态,而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OPC)则表现出分化受阻。通过整合人类与小鼠AD模型数据,作者证实DG神经元亚群特异性转录变化与β-淀粉样蛋白病理密切相关,提示该区域选择性神经元脆弱性可能驱动认知障碍。
该发现为AD早期干预提供新的细胞靶点与分子标志物。
Fig. 1 | Frontal cortex DIA LC-MS/MS proteomic project workflow
原文链接:
https://alz-journal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lz.70896

8. (Biomaterials,IF:12.8) 血小板浓缩物衍生的细胞外囊泡促进成年海马神经发生

台北医学大学与法国里尔大学团队报道,临床级血小板浓缩物来源的细胞外囊泡(pEV)经鼻给药可在成年小鼠海马齿状回同步促进神经前体细胞增殖与成熟。相比热灭活血小板裂解液(HPPL)仅扩增未成熟神经元,pEV在无外源生长因子条件下仍能增大神经球体积,并在28天内显著提升EdU+新生细胞中成熟神经元(NeuN+)比例。
定量蛋白质组揭示pEV上调氧化磷酸化、髓鞘形成及Notch4信号等111种蛋白,同时下调细胞迁移相关骨架调节因子,营造有利于神经元终末分化与免疫豁免的微环境。冷冻电镜与纳米流式证实pEV呈典型~165 nm囊泡,富含CD9、CD41及基质相互作用蛋白CD44/LYVE1。
研究确立pEV为可规模化、无创递送的细胞-free神经再生生物制剂,为衰老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认知修复提供新策略。
Fig. 1. Comprehensive characterization of platelet-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pEV) and HPPL isolated from clinical-grade platelet concentrates.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42961225007574?via%3Dihub

声明:本文内容基于期刊公开信息整理,中文解读及科普文字由多个AI 助手生成,旨在帮助大众快速理解前沿研究,不构成任何专业建议或诊断依据。如需实验或临床应用,请以原始文献与专业人士意见为准。

文献目录

 01  (Nature) iPEX技术通过组织扩展实现微米分辨率的深度空间蛋白质组学

 02  (Nature猪到人尸体肾异种移植的多组学分析

 03  (NAT NEUROSCI) 雌激素调节奖励预测误差和强化学习

 04  (NAT COMMUN) GroEL/ES分子伴侣展开并在核糖体上封装新生蛋白质

 05  (NAT COMMUN) 表面蛋白表达的变化导致锥虫在宿主细胞感染过程中形成异质群体

 06  (NAT COMMUN) Koina:使机器学习普及化用于蛋白质组学研究

 07  (ALZHEIMERS DEMENTNr1d1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遗传变异塑造了与阿尔茨海默病小鼠参考面板中认知弹性相关的代谢相关蛋白网络

 08  (INT J SURGS) 血小板浓缩物衍生的细胞外囊泡促进成年海马神经发生

一起来看看本期的蛋白质组学精选优质文献吧!

1. (Nature,IF:50.5) iPEX技术通过组织扩展实现微米分辨率的深度空间蛋白质组学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能像在地图上找位置一样,精确知道每种蛋白质在组织中的分布,那将多么有助于疾病研究和诊断。近日,西湖大学邹贻龙团队与Kiryl D. Piatkevich团队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一项名为iPEX的新技术,让这一愿景成为现实。

iPEX的全称是“通过组织扩展实现微米分辨率的深度空间蛋白质组学”。它的核心原理是将组织样本用一种特殊的水凝胶处理,使其均匀膨胀,就像泡发银耳一样变大,再用质谱成像技术对膨胀后的组织进行分析。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空间分辨率,还大幅提升了蛋白质检测的灵敏度。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以小鼠视网膜为模型,成功绘制出高分辨率的蛋白质分布图,甚至可以区分单个细胞层和微小的突触结构。这项技术还适用于大脑、肝脏、肠道等多种组织,以及人类脑类器官,能同时检测600到1500种蛋白质。

更令人振奋的是,iPEX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展现出巨大潜力。科学家发现,在患病小鼠的大脑中,一种名为ACAA1A的蛋白质在疾病早期就显著减少。这种蛋白质参与维持大脑中重要脂肪酸的平衡,其缺失可能导致神经细胞膜功能异常,从而促进疾病发展。

iPEX不仅突破了传统蛋白质检测的分辨率和灵敏度限制,还为研究复杂组织结构中的蛋白质功能提供了强大工具。未来,这项技术有望推动精准医学的发展,帮助科学家更早发现疾病、理解疾病机制,并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Fig. 1 | iPEX improves the resolution and detection sensitivity of spatial  
proteomic analyses in mouse retina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9734-0

2. (Nature,IF:50.5) 猪到人尸体肾异种移植的多组学分析

猪肾移植到人体后,免疫系统如何反应?一项多组学研究揭示关键过程。
为了解决器官短缺问题,纽约大学朗格尼移植研究所团队正尝试将基因编辑猪的器官移植到人体。然而,即便经过基因改造,人体对异种器官的免疫排斥仍是巨大挑战。最近,一项发表于《自然》的研究首次系统追踪了猪肾移植到脑死亡人体后的免疫反应全过程。
研究团队对一位接受猪肾移植的脑死亡人类受体进行了长达61天的多组学分析,包括基因组、蛋白质组、免疫组等数据。结果发现,术后第10至28天,血液中的浆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显著增加,伴随IgG/IgA抗体产生,最终在术后第33天确诊为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bMR)。
与此同时,人类T细胞在第21天开始活跃,并在第33至49天达到高峰,出现特定T细胞受体(TRBV2/J1)的扩增,提示细胞免疫也参与其中。组织活检显示,移植肾在第49天出现了混合型免疫排斥反应。
研究发现,排斥高峰期(第33天)移植肾中最主要的人类免疫细胞是CXCL9阳性的巨噬细胞,表明存在由干扰素-γ驱动的I型免疫反应。此外,猪源巨噬细胞也与人类免疫细胞发生相互作用,可能加剧局部炎症。
随着时间推移,移植肾还出现了纤维化损伤,提示长期功能可能受损。蛋白质组学分析显示,人和猪的补体系统均被激活,但在使用补体抑制剂治疗后,人类补体成分有所下降。
这项研究首次全面描绘了人体对猪肾移植的免疫反应过程,揭示了抗体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关键机制,为未来优化免疫抑制策略、延长异种器官存活时间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9846-7

3. (Nature Neuroscience,IF:21.2) 雌激素调节奖励预测误差和强化学习

雌激素如何影响大脑学习?纽约大学神经科学中心Christine M Constantinople团队揭示“奖励预测误差”新机制。
为什么女性在月经周期不同阶段,情绪、动机甚至学习能力会有变化?一项发表于《Nature Neuroscience》的研究给出了答案:雌激素通过调控大脑多巴胺系统,增强我们对奖励的敏感度,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研究团队训练了300多只大鼠完成一项“奖励预测任务”,发现当雌性大鼠处于雌激素高峰期(发情前期)时,它们对奖励变化的反应更快、学习更灵活。这种行为差异与大脑伏隔核(NAcc)中的多巴胺信号密切相关。多巴胺是一种与动机和奖励相关的神经递质,其释放强度反映“奖励预测误差”(RPEs),即实际奖励与预期之间的差距。
通过光纤记录技术,科学家发现,雌激素升高时,大鼠的多巴胺反应更强,尤其对大额奖励的反应显著增强。进一步分析显示,雌激素会降低多巴胺转运蛋白(DAT和SERT)的表达,减缓多巴胺的清除速度,使神经信号更持久、更强,从而扩大“学习信号”的动态范围。
更令人惊讶的是,当研究人员通过基因技术抑制中脑雌激素受体(ERα)时,大鼠的学习能力显著下降,行为变得“迟钝”,不再对奖励变化敏感。这证明雌激素并非间接影响,而是直接通过大脑中的分子机制调控学习过程。
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激素如何塑造认知行为,也为理解女性在月经周期、妊娠或更年期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提供了神经科学基础。未来,这些发现有望帮助开发针对女性特定神经精神疾病的个性化治疗策略。
Fig. 4 | Phasic dopamine release in the NAcc controls trial initiation time,  
consistent with an RPE that updates state values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3-025-02104-z

4.(Nature Communications,IF:14.7) GroEL/ES分子伴侣展开并在核糖体上封装新生蛋白质

2025年11月13日《Nature Communications》报道,Francis Crick研究所团队利用交联质谱、氢氘交换和负染电镜,在大肠杆菌体外共翻译体系中捕捉到GroEL/ES伴侣系统“提前上岗”:当新生多肽链仍拴在核糖体出口处,GroEL即以其顶端结构域和柔性C端尾将其引入中央腔体,局部去稳定化后由GroES加盖,形成部分封装状态,使约60 kDa的N端片段在隔离环境中完成预折叠。研究进一步显示,GroEL与Trigger Factor可在长链底物上并存,却与DnaK系统互斥,揭示伴侣网络通过空间竞争与底物选择性协同决定新生蛋白命运。
该工作首次为GroEL/ES在翻译中展开-再折叠机制提供原子级证据,也为大分子蛋白质质量控制与合成生物学设计奠定结构基础。
Fig. 2 | GroEL uses different surfaces to bind ribosomal proteins and nascent chains.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5-64968-w

5. (Nature Communications,IF:14.7) 表面蛋白表达的变化导致锥虫在宿主细胞感染过程中形成异质群体

麦吉尔大学寄生虫学研究所团队发布克氏锥虫Sylvio X10株端粒到端粒完整基因组,31条染色体含2934个多基因家族(MGF)成员,占基因总数21%。TMT定量蛋白组显示转唾液酸酶(TS)、黏蛋白、MASP等毒力因子在感染型锥鞭毛体(CT)显著上调,且表达位点分散于各染色体。

作者设计MGF-seq追踪CT连续感染心肌细胞四代,发现82%的MGF转录本丰度动态变化,单群体可表达1300余种MGF,提示每轮感染均快速生成表面蛋白异质群体。酵母表面展示并用慢性Chagas患者血清筛选,约150种MGF被抗体识别,TS优势但N端序列保守度低,交叉反应有限。功能实验显示第一代CT侵袭率最高,随MGF多样性增加侵袭效率呈细胞类型依赖波动,而每代CT产量递增,表明表面抗原重编既助力免疫逃逸也优化宿主适应。

该研究阐明MGF基因组结构与表达噪声共同驱动克氏锥虫群体异质性,为疫苗和诊断靶点选择提供高分辨率图谱。

Fig. 1 | Assembly of T. cruzi Sylvio X10 genome.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5-64900-2

6. (Nature Communications,IF:14.7) Koina:使机器学习普及化用于蛋白质组学研究

TUM 与密歇根大学团队推出开源平台 Koina,通过 REST API 把 30 余种深度学习模型封装成即插即用的网络服务,用户无需 GPU 和复杂环境即可在任何语言中调用 Prosit、PeptDeep、MS2PIP 等预测肽段碎裂、保留时间和离子淌度。
平台采用 Docker 自托管与欧洲多节点分布式负载均衡,兼顾敏感数据安全。统一 PSI ProForma 2.0 输入与版本化容器镜像,确保跨工具可复现。作者以 FragPipe 的 MSBooster 模块为例,展示 Koina 在 HLA 免疫肽组学、磷酸化、TMT 等 8 套数据中实现 10–53% 额外肽段鉴定增益,并内置启发式算法自动为每份数据挑选最优 MS/MS 与 RT 模型组合。Skyline、EncyclopeDIA、Oktoberfest 已原生集成,用户四行代码即可调用。
Koina 以 FAIR 原则降低 ML 使用门槛,推动资源薄弱实验室共享高性能预测,为蛋白质组学社区提供持续扩展的“模型即服务”生态。
Fig. 3 | Koina is easily integrated into third-party software.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64870-5

7. (Alzheimer's & Dementia,IF:13.0)Nr1d1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遗传变异塑造了与阿尔茨海默病小鼠参考面板中认知弹性相关的代谢相关蛋白网络

加州大学团队利用单细胞核测序解析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海马齿状回(DG)区域,发现兴奋性神经元与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比例失衡,并鉴定出DG独有的“Grin2d-高表达”兴奋性神经元亚群,该亚群在AD模型中显著增多且伴随突触功能相关基因下调。
研究进一步揭示DG区域小胶质细胞呈现疾病特异性炎症状态,而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OPC)则表现出分化受阻。通过整合人类与小鼠AD模型数据,作者证实DG神经元亚群特异性转录变化与β-淀粉样蛋白病理密切相关,提示该区域选择性神经元脆弱性可能驱动认知障碍。
该发现为AD早期干预提供新的细胞靶点与分子标志物。
Fig. 1 | Frontal cortex DIA LC-MS/MS proteomic project workflow
原文链接:
https://alz-journal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lz.70896

8. (Biomaterials,IF:12.8) 血小板浓缩物衍生的细胞外囊泡促进成年海马神经发生

台北医学大学与法国里尔大学团队报道,临床级血小板浓缩物来源的细胞外囊泡(pEV)经鼻给药可在成年小鼠海马齿状回同步促进神经前体细胞增殖与成熟。相比热灭活血小板裂解液(HPPL)仅扩增未成熟神经元,pEV在无外源生长因子条件下仍能增大神经球体积,并在28天内显著提升EdU+新生细胞中成熟神经元(NeuN+)比例。
定量蛋白质组揭示pEV上调氧化磷酸化、髓鞘形成及Notch4信号等111种蛋白,同时下调细胞迁移相关骨架调节因子,营造有利于神经元终末分化与免疫豁免的微环境。冷冻电镜与纳米流式证实pEV呈典型~165 nm囊泡,富含CD9、CD41及基质相互作用蛋白CD44/LYVE1。
研究确立pEV为可规模化、无创递送的细胞-free神经再生生物制剂,为衰老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认知修复提供新策略。
Fig. 1. Comprehensive characterization of platelet-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pEV) and HPPL isolated from clinical-grade platelet concentrates.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42961225007574?via%3Dihub

声明:本文内容基于期刊公开信息整理,中文解读及科普文字由多个AI 助手生成,旨在帮助大众快速理解前沿研究,不构成任何专业建议或诊断依据。如需实验或临床应用,请以原始文献与专业人士意见为准。

问询(中文)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