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for Science 势不可挡:科技部启动「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专项部署工作

View :1690
当前,“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AI for Science)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新前沿。近期,我国科技部会同自然科学基金委启动了「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AI for Science)专项部署工作。
我国在人工智能、科研数据和算力资源等方面有良好基础。专项工作正加速推动科学研究的范式转移,一场改变世界格局的科学革命正在发生。我们对全球人工智能进步感到兴奋,但在 “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 成为流行范例之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下一步,我国将充分发挥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推进办公室的协调作用,整合项目、平台、人才等资源,形成推进的政策合力。在市场层面,这也让许多人工智能企业为之一振。

作为一家专注于 AI 赋能的微观世界数据公司,西湖欧米所做的,正是将新一代临床蛋白质组学、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相结合,基于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针对多组学生命和健康大数据的特点,构建新的数据分析方法,用以挖掘模型和目标验证算法,助力精准医学和药物研发。

—— 欧米锐评人 林木

近期,为贯彻落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科技部会同自然科学基金委启动了「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AI for Science)专项部署工作,紧密结合数学、物理、化学、天文等基础学科关键问题,围绕药物研发基因研究生物育种新材料研发等重点领域科研需求展开,布局「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前沿科技研发体系。

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

科技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新前沿。我国在人工智能技术、科研数据和算力资源等方面有良好基础,需要进一步加强系统布局和统筹指导,以促进人工智能与科学研究深度融合、推动资源开放汇聚、提升相关创新能力。
「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是以「机器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与「科学研究」深度融合的产物。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国际机器学习研究中心主任鄂维南表示,借助机器学习在高维问题的表示能力,人类可以更加真实细致地刻画复杂系统的机理,同时可以把基本原理以更加高效、更加实用的方式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

科技创新 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实施专家组组长、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徐波介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很多科学研究领域展现出超越传统数学或物理学方法的强大能力,但在「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体系化布局、重大系统设计、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生态构建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加速科学研究范式变革

科技部将推进面向重大科学问题的人工智能模型和算法创新,发展一批针对典型科研领域的「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专用平台,加快推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高性能计算中心与智算中心异构融合发展,鼓励绿色能源和低碳化,推进软硬件计算技术升级,鼓励各类科研主体按照分类分级原则开放科学数据。
在人才与机制方面,科技部支持更多数学、物理等科学领域科学家、研究人员投身于相关研究,培养与汇聚跨学科研发队伍,推动成立「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创新联合体,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共同推动解决癌症诊疗、应对气候危机等人类共同科学挑战。同时,重视「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发展过程中的科研伦理规范,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下一步,科技部将充分发挥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推进办公室的协调作用,整合项目、平台、人才等资源,形成推进的政策合力。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渗透性、扩散性和颠覆性强的特性,逐步构建以人工智能支撑基础和前沿科学研究的新模式,加速我国科学研究范式变革和能力提升。

人工智能产业化应用加速

人民日报 3 月 25 日刊发《人工智能产业化应用加速》文章称,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推动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驱动力量。当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出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双轮驱动、双向促进的发展特征。
在供需两侧的共同推动下,技术创新成果开始大规模地从实验室研究走向产业实践,人工智能产业化进程加快。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最新数据测算,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4200家,2022 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 5080 亿元,同比增长 18%。
「人工智能技术正沿着追求更高精度、挑战更复杂任务、拓展能力边界等方向持续演进。场景创新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升级、产业增长的新路径。」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赵志耘认为,人工智能应用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正向更多行业和更核心的业务领域渗透,推动制造、物流、医疗等各方面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智能场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

发展人工智能:「同样一种原理,在于做得好不好」

此前,在 3 月 5 日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一场「部长通道」上,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围绕基础研究、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人工智能等科技领域热点话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连续四年超过 6%,与全国研发投入相比,基础研究投入增速更快。」王志刚介绍,基础研究属于科技创新全局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本身也应该进行顶层设计。
「ChatGPT 之所以引起关注,在于它作为一个大模型,有效结合了大数据、大算力、强算法。」王志刚在回答记者有关提问时举了两个生动的例子:「同样一种原理,在于做得好不好。比如发动机,大家都能做出发动机,但质量是有不同的。踢足球都是盘带、射门,但是要做到梅西那么好也不容易。」
「总的来讲,人工智能是大方向、大领域,它的影响绝不仅仅在科技领域本身。」王志刚表示,希望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大学、科研院所、企业能更好进步,为推动全球人工智能发展作出中国贡献。

关于《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2017 年 7 月 20 日,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面向 2030 年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部署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
《规划》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科技引领、系统布局、市场主导、开源开放等基本原则,以加快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国防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提升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为主攻方向,构建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把握人工智能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高度融合的特征,坚持人工智能研发攻关、产品应用和产业培育「三位一体」推进,全面支撑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
《规划》明确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目标:到 2020 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成为改善民生的新途径;到 2025 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人工智能成为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智能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到 2030 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规划》提出六个方面重点任务:一是构建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从前沿基础理论、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平台、高端人才队伍等方面强化部署。二是培育高端高效的智能经济,发展人工智能新兴产业,推进产业智能化升级,打造人工智能创新高地。三是建设安全便捷的智能社会,发展高效智能服务,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利用人工智能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促进社会交往的共享互信。四是加强人工智能领域军民融合,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军民双向转化、军民创新资源共建共享。五是构建泛在安全高效的智能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强网络、大数据、高效能计算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升级。六是前瞻布局重大科技项目,针对新一代人工智能特有的重大基础理论和共性关键技术瓶颈,加强整体统筹,形成以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为核心、统筹当前和未来研发任务布局的人工智能项目群。
《规划》强调,要充分利用已有资金、基地等存量资源,发挥财政引导和市场主导作用,形成财政、金融和社会资本多方支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格局,并从法律法规、伦理规范、重点政策、知识产权与标准、安全监管与评估、劳动力培训、科学普及等方面提出相关保障措施。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全文地址: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7/20/content_5211996.htm

参考内容: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1512222605101709&wfr=spider&for=pc
http://www.gov.cn/xinwen/2017-07/20/content_5212064.htm
https://mp.weixin.qq.com/s/Zt_McLEDOtVR9F8qLrsQGw
https://mp.weixin.qq.com/s/j99f9XVVlcreZfNHwpOEqg
本文原载于《ScienceAI》,《西湖欧米》获权转载。
当前,“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AI for Science)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新前沿。近期,我国科技部会同自然科学基金委启动了「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AI for Science)专项部署工作。
我国在人工智能、科研数据和算力资源等方面有良好基础。专项工作正加速推动科学研究的范式转移,一场改变世界格局的科学革命正在发生。我们对全球人工智能进步感到兴奋,但在 “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 成为流行范例之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下一步,我国将充分发挥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推进办公室的协调作用,整合项目、平台、人才等资源,形成推进的政策合力。在市场层面,这也让许多人工智能企业为之一振。

作为一家专注于 AI 赋能的微观世界数据公司,西湖欧米所做的,正是将新一代临床蛋白质组学、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相结合,基于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针对多组学生命和健康大数据的特点,构建新的数据分析方法,用以挖掘模型和目标验证算法,助力精准医学和药物研发。

—— 欧米锐评人 林木

近期,为贯彻落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科技部会同自然科学基金委启动了「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AI for Science)专项部署工作,紧密结合数学、物理、化学、天文等基础学科关键问题,围绕药物研发基因研究生物育种新材料研发等重点领域科研需求展开,布局「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前沿科技研发体系。

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

科技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新前沿。我国在人工智能技术、科研数据和算力资源等方面有良好基础,需要进一步加强系统布局和统筹指导,以促进人工智能与科学研究深度融合、推动资源开放汇聚、提升相关创新能力。
「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是以「机器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与「科学研究」深度融合的产物。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国际机器学习研究中心主任鄂维南表示,借助机器学习在高维问题的表示能力,人类可以更加真实细致地刻画复杂系统的机理,同时可以把基本原理以更加高效、更加实用的方式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

科技创新 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实施专家组组长、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徐波介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很多科学研究领域展现出超越传统数学或物理学方法的强大能力,但在「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体系化布局、重大系统设计、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生态构建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加速科学研究范式变革

科技部将推进面向重大科学问题的人工智能模型和算法创新,发展一批针对典型科研领域的「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专用平台,加快推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高性能计算中心与智算中心异构融合发展,鼓励绿色能源和低碳化,推进软硬件计算技术升级,鼓励各类科研主体按照分类分级原则开放科学数据。
在人才与机制方面,科技部支持更多数学、物理等科学领域科学家、研究人员投身于相关研究,培养与汇聚跨学科研发队伍,推动成立「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创新联合体,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共同推动解决癌症诊疗、应对气候危机等人类共同科学挑战。同时,重视「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发展过程中的科研伦理规范,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下一步,科技部将充分发挥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推进办公室的协调作用,整合项目、平台、人才等资源,形成推进的政策合力。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渗透性、扩散性和颠覆性强的特性,逐步构建以人工智能支撑基础和前沿科学研究的新模式,加速我国科学研究范式变革和能力提升。

人工智能产业化应用加速

人民日报 3 月 25 日刊发《人工智能产业化应用加速》文章称,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推动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驱动力量。当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出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双轮驱动、双向促进的发展特征。
在供需两侧的共同推动下,技术创新成果开始大规模地从实验室研究走向产业实践,人工智能产业化进程加快。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最新数据测算,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4200家,2022 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 5080 亿元,同比增长 18%。
「人工智能技术正沿着追求更高精度、挑战更复杂任务、拓展能力边界等方向持续演进。场景创新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升级、产业增长的新路径。」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赵志耘认为,人工智能应用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正向更多行业和更核心的业务领域渗透,推动制造、物流、医疗等各方面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智能场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

发展人工智能:「同样一种原理,在于做得好不好」

此前,在 3 月 5 日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一场「部长通道」上,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围绕基础研究、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人工智能等科技领域热点话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连续四年超过 6%,与全国研发投入相比,基础研究投入增速更快。」王志刚介绍,基础研究属于科技创新全局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本身也应该进行顶层设计。
「ChatGPT 之所以引起关注,在于它作为一个大模型,有效结合了大数据、大算力、强算法。」王志刚在回答记者有关提问时举了两个生动的例子:「同样一种原理,在于做得好不好。比如发动机,大家都能做出发动机,但质量是有不同的。踢足球都是盘带、射门,但是要做到梅西那么好也不容易。」
「总的来讲,人工智能是大方向、大领域,它的影响绝不仅仅在科技领域本身。」王志刚表示,希望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大学、科研院所、企业能更好进步,为推动全球人工智能发展作出中国贡献。

关于《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2017 年 7 月 20 日,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面向 2030 年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部署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
《规划》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科技引领、系统布局、市场主导、开源开放等基本原则,以加快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国防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提升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为主攻方向,构建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把握人工智能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高度融合的特征,坚持人工智能研发攻关、产品应用和产业培育「三位一体」推进,全面支撑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
《规划》明确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目标:到 2020 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成为改善民生的新途径;到 2025 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人工智能成为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智能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到 2030 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规划》提出六个方面重点任务:一是构建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从前沿基础理论、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平台、高端人才队伍等方面强化部署。二是培育高端高效的智能经济,发展人工智能新兴产业,推进产业智能化升级,打造人工智能创新高地。三是建设安全便捷的智能社会,发展高效智能服务,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利用人工智能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促进社会交往的共享互信。四是加强人工智能领域军民融合,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军民双向转化、军民创新资源共建共享。五是构建泛在安全高效的智能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强网络、大数据、高效能计算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升级。六是前瞻布局重大科技项目,针对新一代人工智能特有的重大基础理论和共性关键技术瓶颈,加强整体统筹,形成以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为核心、统筹当前和未来研发任务布局的人工智能项目群。
《规划》强调,要充分利用已有资金、基地等存量资源,发挥财政引导和市场主导作用,形成财政、金融和社会资本多方支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格局,并从法律法规、伦理规范、重点政策、知识产权与标准、安全监管与评估、劳动力培训、科学普及等方面提出相关保障措施。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全文地址: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7/20/content_5211996.htm

参考内容: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1512222605101709&wfr=spider&for=pc
http://www.gov.cn/xinwen/2017-07/20/content_5212064.htm
https://mp.weixin.qq.com/s/Zt_McLEDOtVR9F8qLrsQGw
https://mp.weixin.qq.com/s/j99f9XVVlcreZfNHwpOEqg
本文原载于《ScienceAI》,《西湖欧米》获权转载。
问询(英文)

公众号